第123章 重开科举(1/2)

作品:《大明:开局剧透朱元璋

“众卿平身!”朱元璋沿用皇帝的专属台词,“谁有本奏?”

“臣有本奏!”李善长早就憋着劲儿,见此情况怎肯错过。

当即出班,“皇上,如今百废待兴,朝廷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,臣建议,重开科举,刻不容缓。”

“臣附议!”刘伯温出班道。

接着,王广洋、宋濂等几位文臣附和。

许青本想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,见状便收了心思,再好的国策没人执行也是枉然,眼下最重要还是人才。

朱元璋轻轻点头,“爱卿所言有理,咱对科举制度不甚了解,李爱卿详细说说。”

“臣,遵旨。”李善长拱了拱手,侃侃而谈。

徐达、常遇春等武将哪懂这个,听着李善长舌灿莲花,眼皮子直耷拉。

这两天他们都没睡好,此刻只觉得困意连连,都强忍着打哈欠的冲动。

宋濂、刘伯温时不时的插话,为朱元璋讲解科举制度。

朱元璋也听得直打瞌睡,主要是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。

科举共分为四大步: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
参加院试的叫童生,成绩一共分为六等,只有取得前两等的才叫秀才,只有秀才可以参加下一轮考试。

接下来就是乡试,这个乡试可不是在乡镇考试,而是省级统考。

正常来说,只录取前30名,取得此名次,才能获得举人称号。

然,举人并不是终点,还有地狱级的考验等待着他们——会试!

全国只取前100名,取得名次的考生会获得一个称号——贡生。

只有取得前20名的贡生,才叫进士。

而进士并不是终点,他们还要经历最后一道考验——殿试。

这最后一道关卡有皇帝亲自把关,由皇帝提问,考生作答。

皇帝会根据考生的表现,评定成绩,共分为三甲。

一甲三人,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这三人的学术称号是进士及第。

二甲若干,赐进士出身。

三甲若干,赐同进士出身。

一切有皇帝裁定。

乡试第一叫解元,会试第一叫会员,殿试第一叫状元。

因此,文人的终极目标——连中三元。

然而,考试也不是随时都能考的。

乡试三年一次,通过后,次年才能赴京赶考,这点倒是和高中三年才能考大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许青听完李善长几人介绍,又想了想自己的大学文凭,换算了一下,估摸着也是个秀才水平。

暗叹道:“这古代做官可真不容易啊!”

当初刚穿越时,他还埋怨没穿到秀才身上,现在想想,真给他个秀才,就他这水平也只能是秀才了,断无进步的可能。

朱元璋听完科举制度,也是唏嘘不已。

他沉吟片刻,“咱大明正是用人之际,条件就放松一些吧。”

“这样。”朱元璋道,“乡试的名额提至省级100,会试提升至500,殿试提升至150,另外,给考生们留一个半月的赴京时间,其他一切从简。”

顿了顿,朱元璋继续道,“稍后咱会下道圣旨,只要成为秀才,遇当地知县可以免跪,只需作揖便可。”

“皇上圣明!”

刘伯温、宋濂几人大喜,皇帝如此重视读书人,他们亦有荣焉。

……

散朝后,许青也在想着如何让大明变得更大、富足,百姓生活得更好。

他不是历史专科生,但对历史走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,明朝的第一弊政便是禁海。

若抛弃海洋,以大明的国力,根本就没有满清的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大明:开局剧透朱元璋 最新章节第123章 重开科举,网址:https://www.75ge.com/279_279943/123.html